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72886必赢分论坛“教育质性研究中的编码技术”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本场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就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不仅现场与会人员爆满,线上观看人数也非常多。据统计,总播放量近万次,在十七场分论坛中排名第二,广受赞誉。
72886必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致分论坛开幕词。施雨丹教授热烈欢迎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详细介绍了72886必赢的发展及“教育质性研究中的编码技术”分论坛的筹备情况,希望本论坛能为大家搭建质性研究学术交流的高水平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就“否证、反身性与质性资料分析”主题进行报告。宋萑教授指出应正确理解“质性研究”、“质性资料分析”的定义,同时应通过“寻找变化和反例”、使用“语言还原论”、对资料进行“反身性解释”等策略来进行否证-反身取向的质性资料分析。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爱磊副教授就“质性研究中的数据/理论饱和”的概念、操作与反思进行阐述。强调了数据/理论饱和在质性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在“数据/理论饱和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聚焦于四方面,并针对如何定义“饱和”、如何进行样本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反思与见解。
72886必赢余晖博士对教育质性研究编码分析的前沿热点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内容包括扎根理论中三大流派最新发进展、质性编码分析软件的使用趋势、以及“视频和图像编码分析”、“访谈文本编码分析”等领域的前沿进展,质性与量化编码交互融合的趋势发展等。
10月31日下午的分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林美博士主持。第一组“编码分析中的‘对话·视频·图像’”主题发言中,南京大学田杰博士通过使用NVivo12软件分析多位中小学校长的访谈资料,并从权责明晰、第三方在位、家校社协同治理层面提出教育风险防治的建议。安徽师范大学吴轶鹏博士以4本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4本教科书中的视觉表征进行分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丽芳硕士选取学龄前儿童的家庭用餐视频,使用说理性语言框架进行语料转录和编码。
第二组“质性编码分析中的软件应用”主题发言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樊成博士以博士生调查结果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对我国的博士生培养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建议。陕西师范大学邵发仙博士使用NVivo11软件对科学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的访谈转录文本进行主题编码,并提出了应将科学思维列入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董琪博士以中美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 Gephi 软件和 GMM 聚类算法对文本的语义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并提出了中国语文教师的培养应重视教师信念对教师专业身份塑造的作用等的建议。
在讨论互动环节,华东师范大学陈霜叶教授和广州大学谢爱磊副教授作为与谈人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思路。部分参会代表就论坛议题和报告论文提出了个人见解。
11月1日上午的分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余晖博士担任主持人。在第三组“访谈转录文本编码分析”主题发言中,华东师范大学江泓博士以口述历史研究者的话语困境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实证研究中口述历史的类型、本质与特征、转录与分析方法、间接分析方法等。华东师范大学严婉茹硕士以男性公费师范生为例,探究小学男教师角色冲突的现实表现、成因和平衡机制。研究发现小学男教师主要通过角色丛成员涉入强度区分、角色丛成员观察可能性判断等维持角色丛稳定。北京师范大学刘乔卉硕士通过量化问卷与质性访谈对太原市多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得出混合研究结论:教师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边界等是教师时间困境的焦点、工作负担的根源。
在第四组“官方文本编码与政策分析”主题发言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尤铮博士将《人民日报》头版以教育为主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转录1978 年至 2018 年的头版教育报道,提出官方话语的变迁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鲁东大学赵同友博士以大学生的教育传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籍优秀学生是否在高中教育阶段发生成绩“折翼”现象及其过程,运用变量取向分析策略通过个案进行归纳式编码,探寻跨个案间反复出现的主题。华东师范大学肖驰博士以我国 70 份教育及课程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与统计,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等问题。
在讨论互动环节,华东师范大学董轩副教授和王涛副教授作为与谈人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参会代表就与谈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本届“全国教育实证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72886必赢承办的分论坛“教育质性研究中的编码技术”为与会学人打造了教育质性研究成果分享的盛宴。
通讯员:闫赵凌云